本週穀契聚聚聚焦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米飯~雖然從小吃到大,應該是多數人再熟悉不過的食物,但米飯在多數的餐食中都被大家當成配角,不論他的口感、食味如何好像都不太重要,其他菜餚好吃的話就是美味的一餐。
這次活動就是要來喚醒大家對米飯的重視~現在常常可見品酒、品茶甚至品油的活動,身為亞洲地區最重要的主食-米飯,為什麼不能被好好品味、好好瞭解呢?活動開始先從植物分類學的角度切入,介紹亞洲稻、非洲稻,以及亞洲稻下細分成秈型稻、溫帶粳型稻及熱帶粳型稻各有什麼差別,分佈的地域和發展,接著再從米粒的澱粉結構區分支鏈性澱粉和直鏈性澱粉,在不同的米當中帶來的不同口感;用小時候做實驗用過的碘液,竟然也可以區分出不同特性的米!最後從加工角度認識市面上不同的米商品加工程度的差異,還讓現場的大家對不同的米粒進行解剖觀察,放大來看米粒的結構,才知道每一粒小小的米,還蘊含了這麼多的知識在裡面!